1 、產品規(guī)范/測試大綱
產品規(guī)范(或測試大綱)明確是科學儀器或關鍵核心部件檢測試驗的重要依據(jù),項目牽頭單位應參考相關產品標準編制包含功能檢查、指標測試、環(huán)境適應性試驗、電磁兼容性試驗、安全性試驗、可靠性試驗等內容。規(guī)范或大綱的內容要素應齊全,且具備通用性,能為后續(xù)制定相關產品標準奠定基礎。產品規(guī)范(或測試大綱)應經專家組(包括責任專家、行業(yè)專家和用戶專家)評審并形成評審意見,第三方測試機構按照產品規(guī)范(或測試大綱)進行測試和試驗,第三方測試機構應避嫌——與項目/課題單位沒有直接或間接的直屬關系。
2 、第三方測試
涉及功能檢查、性能指標測試、環(huán)境適應性試驗、電磁兼容性試驗等內容,異地測試應在具備CNAS或CMA資質第三方檢測機構完成,且在其授權范圍內承擔相關任務。測試地點應與牽頭單位或集成研制單位非同一個城市,測試環(huán)境條件可控,所用儀器設備應計量校準且在有效期范圍內,出具帶有CNAS或CMA資質的測試報告。指引給出了特殊情況處理意見:如出現(xiàn)科學儀器或關鍵核心部件體積重量過大,確實無法實施第三方異地測試,或因測試能力要求特殊第三方測試機構無法出具資質報告的情況,項目牽頭單位應提出申請,在評審過程中經責任專家論證同意留存可向專業(yè)機構報備的材料,后續(xù)出具非資質報告的風險才具有可控性和相關支撐證據(jù)。
3 、可靠性測試
平均故障間隔時間(MTBF)可引用現(xiàn)行的標準方法,包括GJB3947A、JB/T6214等國軍標、國標和行標。值得注意的是一類標準體系(如JB/T 6214、GB/T 5080)考核的是MTBF規(guī)定值θ0,一類標準體系(如GJB899A、T/CIS03001.1)考核的是MTBF最低可接受值θ1,兩者具有較大的區(qū)別。其實施方法選擇的差異將可能導致較大的不公平性和評審時的分歧,方法統(tǒng)一也十分值得相關管理方和專家組關注。從儀器專項指南指標表達的邏輯來看,應該考核的是MTBF最低可接受值θ1,然而整機3000小時和部件5000小時的考核通過又確實不易,當做MTBF規(guī)定值θ0則考核時間相對縮短一半,通過考核難度自然降低。另外,指引提出:a)體積龐大無法開展可靠性測試的可用可靠性預計代替;b)可采用加速試驗縮短可靠性測試時間。值得注意的是:1)可靠性預計無法代替可靠性驗證,不要輕易采取可靠性預計,避免評審時有專家提出質疑推翻;2)如采取加速試驗,則樣機要足夠皮實(主要是要有設計余量和物料參數(shù)余量),經受得住更高的應力而不至于損壞而無法正常測試。
4 、技術就緒度評價
指引提出了依據(jù)GB/T 22900-2022、GJB7688-2012和GJB7689-2012標準的要求,沒有再引用12.5和13.5的技術就緒度自評估指南,值得項目單位注意的是:a)相關評估內容、證據(jù)和方法應更新;b)指引提出工程化要求更高,提出了技術總結報告和研制總結要求;c)如采用GJB需要提供的證據(jù)文件將更多更廣;d)指引提出了專家評審要求,包括報告及相關證據(jù)的評審、生產能力和實驗室的考察等。
5、 產業(yè)化評估
指引提出了:a)產業(yè)化能力自評價和第三方機構評審并形成評審意見;b)銷售證據(jù)需要合同、發(fā)票、發(fā)貨記錄(建議大家還是最好有銀行流水)。不少項目單位提出了年生產能力的指標,除開展產能評估,還應結合指引關注產業(yè)化能力要素陳述其對標實現(xiàn)情況。
6 、關鍵核心部件國產化
指引提出了:
a)一般情況下所用材料、器件、芯片符合國產化要求;b)審核元器件和關鍵核心部件清單,客觀評價和認定國產化情況。不少單位提出了國產化率、自主研發(fā)率的指標,可結合國產化資料清單和第三方評價一并完成。
7 、應用開發(fā)和用戶使用
值得注意的是專項指南提出了整機2個領域應用和部件2類儀器應用的要求,指引提出了用戶使用報告編制的基本要求。用戶使用報告并不需要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,用戶出具即可,項目參與單位中的用戶單位可出具用戶使用報告。